耐立克已获纳入25市和5个省级大病及惠民保,进入13地惠民保特药目录

亚盛医药(6855.HK)宣布,公司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已于日前被纳入山东省青岛市“琴岛e保”特殊药品清单。

自2021年11月25日获批至今,耐立克®已获江苏、福建、安徽、贵州、及内蒙古5个省级和南京、广州、重庆等25个城市的重特大疾病补充保险或惠民保报销,其中在苏州、无锡、湖州、成都等13地被纳入惠民保特殊药品目录

 

在这期间,耐立克®的临床价值也不断得到进一步认可。在今年4月最新发布的2022版《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中,耐立克®获明确推荐,治疗伴有T315I突变的既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以及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此外,该产品还入选了近期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作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耐立克®打破了中国携T315I突变耐药CML患者长期无药可医的困境;作为全球层面有潜在Best-in-class优势的新药,耐立克®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在血液肿瘤领域的临床实力正逐渐走向世界前沿;该产品被迅速纳入5个省级和25个城市的重特大疾病补充保险或惠民保,并进入13地惠民保特殊药品目录,则表明耐立克®这一中国原创、全球领先的创新药正惠及越来越多患者。

 

杨大俊博士亚盛医药董事长、CEO

“很高兴耐立克®被纳入多个省市的大病及惠民保,尤其是进入多地惠民保的特定药品报销目录,这为携T315I突变耐药CML患者带来了更多福音。耐立克®是能够解决无药可医、满足临床急需的产品,提升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至关重要,我们会进一步积极探索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的多元支付方式,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关于耐立克®
耐立克®是亚盛医药原创1类新药,为口服第三代BCR-ABL抑制剂,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靶向耐药CML治疗药物,对BCR-ABL以及包括T315I突变在内的多种BCR-ABL突变体有突出效果,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被纳入优先审评和突破性治疗品种。同时该品种还在中国进行胃肠间质瘤(GIST)领域的临床开发。该品种在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进展自2018年开始,连续四年入选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口头报告,并荣获2019 ASH年会“最佳研究”的提名。其在美国已进入Ib期临床研究,还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3项孤儿药资格认定和1项审评快速通道资格,以及获得1项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

2021年7月,亚盛医药与信达生物制药集团(1801.HK)达成在中国市场就耐立克®在肿瘤领域共同开发和共同商业化推广的战略合作。

 

关于亚盛医药
亚盛医药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2019年10月28日,亚盛医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855.HK。亚盛医药拥有自主构建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平台,处于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的全球最前沿。公司已建立拥有8个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1类小分子新药产品管线,包括抑制Bcl-2、IAP 或 MDM2-p53 等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的抑制剂;新一代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等,为全球唯一在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领域均有临床开发品种的创新公司。目前公司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开展50多项I/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耐药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核心品种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曾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和突破性治疗品种,并已在中国获批,是公司的首个上市品种。该品种还获得了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认定、以及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截至目前,公司共有4个在研新药获得15项FDA和1项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2项FDA快速通道资格以及2项FDA儿童罕见病资格认证。公司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重大新药创制”专项5项,包括1项“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及4项“创新药物研发”,另外承担“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1项。

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亚盛医药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并与UNITY、MD Anderson、梅奥医学中心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默沙东、阿斯利康、辉瑞等领先的生物技术及医药公司、学术机构达成全球合作关系。公司已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的原创新药研发与临床开发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团队,同时,公司正在高标准打造后期的商业化生产及市场营销团队。亚盛医药将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加速推进公司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进度,真正践行“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使命,以造福更多患者。

 

前瞻性声明
本文所作出的前瞻性陈述仅与本文作出该陈述当日的事件或资料有关。除法律规定外,于作出前瞻性陈述当日之后,无论是否出现新资料、未来事件或其他情况,我们并无责任更新或公开修改任何前瞻性陈述及预料之外的事件。请细阅本文,并理解我们的实际未来业绩或表现可能与预期有重大差异。本文内所有陈述乃本文章刊发日期作出,可能因未来发展而出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