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俊博士是亚盛医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同时兼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及博导、中国药促会药物研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产业兼职研究员等职务。杨博士专注肿瘤学、细胞凋亡机理与新药研发近30年。他于2009年共同创办亚盛医药,并在细胞凋亡及自噬双通道调节新靶点药物开发领域内取得重大突破。亚盛医药作为全球唯一在该领域形成通道多靶点药物全布局的企业,成功将8项具有全球范围内“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类潜力原创新药推进到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三地临床开发阶段。杨大俊博士先后承担国家“863”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近10项。他带领团队获得江苏省及苏州重大创新团队、首届江苏省创新争先团队奖、百华协会2017年度研发成就奖等多项殊荣,并荣获2018独墅湖杯“最具影响力药物研发领军人物奖”,在原创新药研发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杨博士还曾担任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 第八任会长(2005-2006) 。
杨博士为92 篇论文的作者或合著者,并为14 项专利的发明人。曾兼任中国两份国家杂志,即《中国医学生》及《家庭医生》的共同创办人、首席记者兼编辑。目前,《家庭医生》的月刊量超过一百万,旨在于中国推广医疗保健及健康生活方式。
翟一帆,医学博士,首席医学官,目前担任Healthquest Pharma的董事。翟博士在癌症研究和新药研发方面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翟博士于1993 年至1996 年担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外科分部的博士后研究员;于1996 年至1999 年担任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现称GSK)的科学家;于1999 年至2001 年担任Bayer Pharmaceuticals Corp.的高级研究员;于2001 年至2003 年担任Exelixis Inc. 药理部总监;于2003 年至2005 年担任HealthQuest Inc. 董事长;于2005 年至2007 年担任Oncomax Acquisition Corp. 首席科学官。翟博士于2007 年至2008 年担任Anaborex (Shanghai) R & D Co., Ltd. 执行董事。她于2007 年至2010 年加入Celladon Corporation 担任首席科学官,后加入Healthquest Pharma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翟博士于2009 年至2010 年担任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会长。
翟博士撰写了超过27篇学术论文。她在中山医科大学(现更名为中山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获得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博士学位。
Jeff Kmetz,首席商务拓展官,拥有超过25年的全球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经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Kmetz先生在市场营销和商务发展领域担任高管。加入亚盛医药之前,他作为Pulse Biosciences的首席商务官,负责公司纳米脉冲技术在肿瘤领域的开发。在此之前,Kmetz先生曾负责Pharmacyclics的商务开发及营销工作,他主导了BTK抑制剂Imbruvica®(依鲁替尼)的商业化与生命周期管理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一重磅产品促使该公司在2015年被 AbbVie(艾伯维)以210亿美元收购。在此之前,Kmetz先生曾担任Alexion的美国血液营销总监,并领导了多项销售和营销市场计划。在Alexion之前,Kmetz先生曾担任拜耳的血液学业务部负责人,管理其血液学品牌。Kmetz先生拥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士学位。
Thomas J. Knapp,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拥有超过39年的法律法规及合规经验,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Thomas先生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获得政治学与商学学士学位,并在洛约拉大学法学院(Loyola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在加入亚盛医药之前,Knapp先生担任Galena Biopharma 的总法律顾问兼公司董秘,负责公司全球法律事务、诉讼、公司治理和合规以及知识产权事务,该公司是一家上市制药公司,并于2017年与Sellas Life Sciences Group合并。在此之前, 他曾担任Sucampo Pharmaceuticals的执行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及公司董秘。在他早期职业生涯中,Knapp先生曾担任NorthWestern Corporation的副总裁、法律总顾问及公司董秘,曾在Paul Hastings 担任律师,并曾在波音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 Santa Fe铁路公司陆续担任过多项法务管理职务。
朱益飞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医药领域深耕20余年,拥有丰富的商业化经验,先后在西安杨森、百济神州、齐鲁制药集团、天境生物担任商业化核心高管,涉及治疗领域包括肿瘤、免疫治疗、皮肤、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同时在血液肿瘤领域有丰富的商业化经验,曾经负责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治疗领域的商业化布局。他在跨国公司、本土药企及创新药公司都有深厚的积累,在建立扩大商业化团队、推动商业化战略实施方面成绩斐然。
杨大俊博士是亚盛医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同时兼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及博导、中国药促会研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产业兼职研究员等职位。杨博士专注肿瘤学、细胞凋亡机理与新药研发近30年。他于2009年共同创办亚盛医药,并在细胞凋亡及自噬双通道调节新靶点药物开发领域内取得重大突破。亚盛医药作为全球唯一在该领域形成通道多靶点药物全布局的企业,成功将8项具有全球范围内“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类潜力原创新药推进到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三地临床开发阶段。杨大俊博士先后承担国家“863”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近10项。他带领团队获得江苏省及苏州重大创新团队、首届江苏省创新争先团队奖、百华协会2017年度研发成就奖等多项殊荣,并荣获2018独墅湖杯“最具影响力药物研发领军人物奖”,在原创新药研发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杨博士还曾担任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 第八任会长(2005-2006) 。
杨博士为92 篇论文的作者或合著者,并为14 项专利的发明人。曾兼任中国两份国家杂志,即《中国医学生》及《家庭医生》的共同创办人、首席记者兼编辑。目前,《家庭医生》的月刊量超过一百万,旨在于中国推广医疗保健及健康生活方式。
王少萌博士是亚盛医药的共同创始人,自2010 年起担任公司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博士于2001 年7 月获任密歇根大学的终身教授,并担任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Warner-Lambert/Parke Davis 医学院教授,同时为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罗杰癌症中心)实验性治疗项目的联合主任,以及密歇根州创新治疗中心主任。王博士于2011 年获委任为美国《药物化学杂志》主编并于2015 年续任。
博士于1986 年7 月取得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并于1993 年1 月取得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吕大忠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在投资和顾问业务方面拥有超过18年的经验。 他是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该公司是一家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吕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专业会计、财务咨询及投资方面有逾25年经验。叶先生于1992年取得华中理工大学新闻学士学位,及于1999年11月获得英国华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自1994年12月起为中国注册会计师。
自2018年8月起,尹正博士一直担任任三一创新(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及经理。 他于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加入国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和负责制药/生物技术行业的董事总经理。在此之前,尹博士曾在南开大学工作,首先担任副院长(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然后是南开大学药学院院长(2011年11月至2015年4月)。 他还曾担任清华大学教授。 早些时候,尹博士于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诺华热带病研究所担任首席科学家,并于2000年9月至2003年8月担任S * Bio Pte Ltd的研究科学家。尹博士分别在1994年7月和1997年7月获得南开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他于2001年8月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任为先生有超过15年的在岸和离岸证券发行,与中国相关的并购和外国投资的法律经验。他是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自 2003 年以来一直在该公司工作。任先生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和法学的学士学位,他有中国律师资格证书。
Sidransky博士在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以应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研究闻名,2001年被《时代》杂志评为美国最优秀的医生及科学家之一。Sidransky博士现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头颈癌研究部主任、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教授、细胞和分子医学教授、泌尿外科和遗传学教授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肿瘤学中心的肿瘤学教授。同时,Sidransky博士是包括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国家科学顾问委员会在内的多家机构的现任成员。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550余篇文章,45章书籍和评论,并拥有28项专利发明,是世界上被临床和医学期刊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员之一。
Sidransky博士拥有多年的行业积累,在致力科研之余,还同时具备运营、管理及投资方面的丰富经验。他是多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其中包括Champions Oncology(Nasdaq; CSBR)等。他曾担任ImClone Systems Inc.(一家致力于促进肿瘤护理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的副董事长,该公司后被礼来收购。Sidransky博士还为以色列生物技术基金(Israel Biotech Fund)的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此外,Sidransky博士拥有丰富的董事会经验,曾担任Galmed Pharmaceuticals(Nasdaq:GLMD)、Orgenesis(Nasdaq:ORGS)、Advaxis(NASDAQ:ADXS)以及Ayala(Nasdaq:AYLA)的董事会成员。
王少萌博士是亚盛医药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博士于2001 年7 月获任密歇根大学的终身教授,并担任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Warner-Lambert/Parke Davis 医学院教授,同时为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罗杰癌症中心)实验性治疗项目的联合主任,以及密歇根州创新治疗中心主任。王博士于2011 年获委任为美国《药物化学杂志》主编并于2015 年续任。
博士于1986 年7 月取得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并于1993 年1 月取得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Allen S. Lichter, MD, FASCO, 是肿瘤学领域的杰出领导者,曾于2006 年至2016 年担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及ASCO Conquer Cancer Foundation 的首席执行官。他自1980 年以来一直是ASCO的成员,并在该会担任过许多重要职位,包括CancerLinQ-ASCO健康信息技术平台的主席和董事会创始主席。在ASCO任职之前,Lichter 博士是密歇根大学医学院院长(1998 年至2006 年)和放射肿瘤学主席和教授(1984 年至1998 年)。他亦在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担任乳腺肿瘤学项目主任(1984 年至1991 年),并且是第一位担任放射肿瘤学的Isadore Lampe 教授、杰出主席以及放射肿瘤学Newman Family 教授。在其事业早期阶段,Lichter 博士担任国家癌症研究所放射肿瘤科放射治疗科主任。Lichter 博士对三维治疗计划的研究和开发获得美国放射肿瘤学会的金奖,他亦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当选成员。
Paul A. Bunn Jr., MD,是丹佛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肺癌研究的James Dudley 主席,亦是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创始主任。他在肿瘤学研究方面拥有30 多年经验,他在肺癌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确定预后和治疗选择的生物标记方面)有助治疗疾病。在其职业生涯中,Bunn 博士一直担任ASCO、IASLC和AACI 的主席、美国食品及药物监督管理局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主席和IASLC执行主任。他曾撰写多篇文章、书籍章节、评论及社论,以及许多国家和地方治疗试验以及享有盛誉的肺癌SPORE 资助的首席研究员。
Arul Chinnaiyan, MD, PhD,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S.P. Hicks Endowed 教授、病理学和泌尿外科教授,以及综合癌症中心和生物信息学项目的成员。他是一名经过委员会认证的临床病理学家,目前担任病理学研究信息部主任和癌症生物信息学主任。他在研究癌症的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方面的开创性研究验证了前列腺癌的几种重要生物标记,并有助重新定义前列腺和其他常见上皮癌的分子基础。Chinnaiyan 博士获得多个著名奖项,包括由密歇根大学医学院院长办公室颁发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和AMGEN杰出研究员奖,亦是美国临床调查协会和美国医学协会的当选成员。
Jedd D. Wolchok博士是威尔·康奈尔医学院桑德拉和爱德华·迈耶癌症中心主任。Wolchok博士是黑色素瘤方向的肿瘤学专家,擅长免疫治疗和癌症疫苗应用。他的贡献促使ipilimumab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他是多项临床试验的首席研究员。Wolchok博士撰写了大量关于DNA疫苗,细胞因子生物学和黑色素瘤临床护理的文章。Wolchok博士因在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而享誉世界。
他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及荣誉,包括2010年黑色素瘤研究基金会人道主义奖,2012年黑色素瘤国际基金会年度最佳医生奖,201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纪念Richard and Hinda Rosenthal奖,2016年纽约大学医学院颁发的Solomon A. Berson Medical 临床转化科学校友成就奖,并在2013到2020年连续被卡思克鲁力医疗集团纽约杂志评为顶级医生。
Asher A. Chanan-Khan博士是梅奥医学院学院的内科和肿瘤学教授。他与临床和研究团队密切合作,致力于推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和多发性骨髓瘤(MM)等领域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Chanan-Khan博士始终针对早期临床前靶点验证和早期临床试验药物评估等领域,进行新型治疗药物(疾病治疗与治愈方面)的开发和实验室扩展研究。
Chanan-Khan博士积极参与了免疫调节药物(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及其类似物)在CLL和MM中的开发。在CLL领域,他因引入了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并奠定新疗法而广受赞誉。此外,他还积极通过I期和II期临床试验开发其他具有潜力的药物。直至目前,在MM方面,他参与了各种疗法(单药或联合治疗)的开发,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卡非佐米【Carfilzomib】)以及新型单克隆抗体。
值得一提的是,Chanan-Khan博士担任了多个相关疾病的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或联合主要研究者,并且已经撰写了超过200篇与CLL和MM相关的出版物。此外,他还任职于梅奥医学科学院多个高层领导岗位。
Hagop M. Kantarjian教授是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白血病系的教授和主席,也是该校癌症药物专业的“三星荣誉主任”(Samsung Distinguished Leukemia Chair)。此外,他还是莱斯大学贝克研究所(Rice University Baker Insitute)非常驻健康政策研究员。
Kantarjian教授曾荣获多个荣誉和奖项,包括第37届Jeffrey A Gottlieb纪念奖(2012年)、John Mendelsohn终身科学成就奖(2008年)、Joseph H. Burchenal纪念奖(2013年)和Charles A. LeMaistre、癌症突出成就奖(2014年),以及美国顶尖医生Castle Connolly Medical(2003至今)。他还被评选为Castle Connolly全国终身成就奖的最高荣誉医师(2014年)和ASCO David A. Karnofsky纪念奖,以表彰他对白血病研究和患者护理的终身贡献(2023年)。
Kantarjian教授着重于白血病的临床转化研究。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他在该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包括改善了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通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博舒替尼等药物将患者10年生存率从20%提高至到90%),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领域,他使用HPER-CVAD方案及其衍生物,将疾病治愈率从20%提高到60%以上。此外他还发现了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地西他滨(Decitabine)和治疗白血病的克罗拉滨(Clofarabine)等药物。他的研究为获FDA批准的20多款白血病药物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他发表了超过2000篇经同行评议的著作。